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营销战略

7-ELeven和沃尔玛的供应链是如何炼成的?

提起新零售,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琳琅满目的零售新物种及其带来的炫酷购物体验。然而,当人们将目光聚焦在零售终端的变革时,却常常忽视隐藏在“幕后”的供应链。需知,若想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商品与服务,供应链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支撑与保障。当传统零售业态都在转型升级时,供应链的变革自然也应紧跟时代。

  事实上,相比于国内,国外零售商的供应链建设更加成熟,其中又以日本的7-Eleven和美国的沃尔玛为业内典范。如此一来,对二者的供应链经验加以研究总结,进而为我国新零售的供应链变革指明方向就有其必要性,于是便有了此文。

  7-Eleven的供应链:高效且有人情味

  关于7-Eleven,人们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家诞生于美国德州、兴盛于日本的便利店,通过不断的商业模式革新,已经成长为一个现象级的零售范本。

  根据德勤每年发布的《全球零售力量》报告,7-Eleven所属公司Seven & I Holdings一直处于主营便利店业态公司中的榜首,全球零售巨头的前20位。即便在日本经济最为严重的衰退时期,7-Eleven日本公司依然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增长势头。而今,7-Eleven已经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65000家门店,在东亚、东南亚处于绝对领先,在北美、北欧、澳洲也有不错的覆盖优势。

  看似传统的便利店能有这样的成就,绝非偶然。究其成功之道,除了依靠密集的网点布局与超长的营业时间来无限贴近消费者外,更为重要的是其极具竞争力的供应链——试想,对于六万多家占地面积不大也没有存储场所,但却要每日都提供3000多种商品SKU的便利店而言,高频的配送是必要条件,倘若供应链跟不上,其经营自然会受到影响。

  具体来说,7-Eleven先是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商品群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由该中心统一集货,再向各店铺配送。在配送中心会备有一个电脑网络配送系统,可以每天收到区域内各个店铺的库存和需求状况,从而为供应商的货物派送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同时,7-Eleven还始终不遗余力地加大信息化赋能企业管理方面的投入,据公开资料显示,自1978年以来,7-Eleven至少对信息系统进行了6次升级,而每一次升级都大大提高了总部与网点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加强了单品管理,使得供应链运行效率大大提升。

  此外,7-Eleven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还不忘一切以用户价值为导向。例如,在每日三次配送的基础上,如果预计到第二天会发生天气变化,还会对可能受影响的商品进行一次特别配送,这就使得7-Eleven的所有网点都能出售新鲜与高附加值的商品,显著提高了消费者购物体验,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同时,7-Eleven的供应链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充分收集消费者购物偏好习惯的有关数据,以此掌握市场的最新需求动向,进而实现C2B的按需定制生产范式,避免了商品滞销与库存积压的尴尬。

  综上,正是7-Eleven高效且颇具“人情味”的供应链建设与管理,成功支撑起了其前端零售业务的开展。

  沃尔玛的供应链:先进技术是坚实保障

  除了便利店业态的7-Eleven之外,大型超市也有供应链建设管理的业内楷模,那便是沃尔玛。

  曾几何时,美国的零售业被西尔斯称霸长达数十年之久,而彼时的沃尔玛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然而,到了1990年,成立尚且不足30年的沃尔玛就以326亿美元的销售额,一举超越了百年老店西尔斯,正式成为全美第一大零售巨头。时至今日,沃尔玛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商,甚至连续多年蝉联全球500强冠军。而一万余家沃尔玛超市的门店已覆盖全球28个国家,每周接待顾客超过2.7亿人次,堪称是零售界的超级航母。

  如果没有强大的供应链作为加持,上述成就是无从谈起的,而这也恰恰印证了沃尔玛供应链建设管理方面的过人之处,具体如下:

  一方面,拥有领先全球的信息系统。

  沃尔玛虽属零售业,但从未停止过对高科技的追求,并不断尝试将先进技术应用至业务当中。例如,早在1987年,沃尔玛就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卫星通讯系统,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当竞争对手们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而开始发力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如此一来,得益于领先全球的信息系统,沃尔玛能够随时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店和各个产业的供应商进行产品的信息交流及数据交换。具体而言,沃尔玛能够在一小时内,将全球一万多家门店里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等全部盘点一遍;同时,只要在沃尔玛的卫星通信室里看上一两分钟,就可以了解全天的销售情况,查到当天信用卡入账的总金额以及任何区域、任何商店、任何商品的销售数量。

  同时,当沃尔玛公司的系统中发现商品处于最低库存时,会向供应商发出采购提示,实现商品自动订购。通过这种高科技的运作,沃尔玛公司与供应商的关系有了进一步加强,同时大大提高了订单在采购过程中的计划性、市场预测的准确度、供应链的运转效率以及存货的周转率。

  另一方面,全息化的供应链管理造就了沃尔玛高效的物流配送。

  从配送中心看,根据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沃尔玛的信息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彼时,沃尔玛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就已走向成熟。而后,随着卫星网络建设的完成,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逐步建立起以卫星技术为基础的数据交换系统。接着,互联网浪潮来袭,沃尔玛配送中心的信息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实现了配送中心、供应商、运输体系及各个门店全面有效的连接。再加上商品筛选、包装、分拣等环节高度现代化的机械操作,提质增效更加明显。

  从运输系统看,自1978年以来,沃尔玛始终秉承自有车队和司机的理念,而不是像许多大型零售企业那样将运输业务外包给专业的运输公司。如此带来的好处便是物流的灵活性,进而持续为一线门店提供最好的物流配送服务,更好地促进商品在全球的销售。与此同时,沃尔玛还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随时的全方位监控,可以精确锁定卡车及产品的位置,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从补货与终端系统来看,得益于信息化的覆盖,沃尔玛能够做到在任何时间知晓每家店存货几何,正在运输途中的货物几何,留存于配送中心的货物几何等等,这些数据可以使得物流配送中心对门店进行及时准确的补货,并且还能基于以往数据来预测未来市场走势。同时,在商品销售的任何环节,商品的经营状况都能被即时掌握,这就便于沃尔玛对门店库存商品的动态管理,使商品的存储量时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节约成本。

  以上供应链各环节的全息化过程,可以从下图中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而这些都要归因于技术的应用与赋能——可以说,没有技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沃尔玛的高效供应链便不复存在。

  我国新零售的供应链要如何转型升级?

  说了别人这么多,终究还是要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来。

  诚如本文开篇所讲,当国人的目光被接踵而至的零售新物种以及诸如刷脸支付、导购机器人等黑科技吸引时,却时常忽视这样一点:能够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的,绝不局限于零售终端的变革,供应链的升级同样意义非凡。

  试想,如果你希望在门店买到的食品都是当天或者昨天生产的,仅凭零售门店的升级或者手机下订单就能做到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更有甚者,某种程度上讲,供应链的质量高低直接关乎到玩家的核心竞争力乃至生死。不信请看当前身陷困境的ofo小黄车,亦或是2018年由盛及衰的无人货架,其问题的根源统统绕不开供应链。

  因此,想在新零售的竞争中突围,光靠一味地烧钱拓展门店、抢占市场份额或是绞尽脑汁推出个零售新花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着力打造能够适应新零售生态的新型供应链。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发展仍处在早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颇为散乱,尚未做到协同共进,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也不够迅速。如此一来,于消费者而言,收货时间过长、快件配送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对企业来讲,流通成本过高、库存积压难以消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以上都是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重点,而7-Eleven和沃尔玛的供应链实践经验,正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在笔者看来,以下两方面将会是新零售在供应链变革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其一,大力推动B端的数字化。

  由于消费者的“强势”,新零售时代的零售不仅仅要看商品的销售,还要看批发、制造和设计。换言之,生产与流通要做到贯通与融合。当供应链前端的零售环节成为了消费数据的采集触点与用户的体验中心之后,供应链的上游也应进一步延伸,需要集结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创意等等,来完善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服务能力。而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的关键,便在于数字化。

  事实上,我国零售行业供应链上除了各个核心企业外,其他仍以小微与传统企业为主,信息化程度大多偏低,其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方式远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这就导致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低下。因此,对B端诸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是新零售时代供应链升级得以实现的前提。这就需要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围绕人、货、场进行更加深度的数据采集,从而形成消费者、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物流的全面数字化体系,实现整个供应链体系数据的彻底打通。

  其二,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

  消费者体验的提升与供应链升级密切相关。尤其是当消费者成为新零售时代一切商业价值的起点时,供应链的核心竞争优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以企业为中心的资源整合转变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全要素、多维度的资源整合与创新。

  换言之,在新零售时代,供应链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为消费者创造超预期的价值,并通过各方面软硬件资源的整合,以及技术和管理的创新等方式来构建。这就客观上要求供应链除了数字化以外,还应向柔性化方向发展,以此来准确获取和快速响应消费者个性化和易变性的需求,满足消费者对极致客户体验的需要,以此来体现其核心竞争优势。如何让消费者实现“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是每一个新零售赛道上的玩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好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零售业普遍在线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流,且各种互联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这便为供应链的进一步数字化与信息化改造提供了保障。同时,我国重点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有助于物流体系的建设并快速形成规模效应。此外,相比于日本和美国,我国人力成本要低得多,这也是配送体系发达的关键原因,同样是供应链升级的有利条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不妨静观其变,或许新的精彩已经在路上。


2019-04-01 阅读:461 次

时尚服装设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10日,模特在2019肃宁针纺与皮草时尚休闲服装设计大赛上展示针纺服饰。

当日,2019肃宁针纺与皮草时尚休闲服装设计大赛拉开了第十九届中国·尚村国际皮草交易会的序幕,来自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17组设计师参加了此次大赛。近年来,“裘皮之都”河北肃宁县将服装设计产业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自创品牌、自主设计与合作制造,让时尚服装设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fcb8220c-4a5a-46a6-b571-67df607126fb.jpg

11月10日,模特在2019肃宁针纺与皮草时尚休闲服装设计大赛上展示裘皮服饰。

当日,2019肃宁针纺与皮草时尚休闲服装设计大赛拉开了第十九届中国·尚村国际皮草交易会的序幕,来自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17组设计师参加了此次大赛。近年来,“裘皮之都”河北肃宁县将服装设计产业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自创品牌、自主设计与合作制造,让时尚服装设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0a93da19-018a-4b66-bf25-4a43fbe2f0d5.jpg

11月10日,模特在2019肃宁针纺与皮草时尚休闲服装设计大赛上展示针纺服饰。

当日,2019肃宁针纺与皮草时尚休闲服装设计大赛拉开了第十九届中国·尚村国际皮草交易会的序幕,来自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17组设计师参加了此次大赛。近年来,“裘皮之都”河北肃宁县将服装设计产业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自创品牌、自主设计与合作制造,让时尚服装设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2019-11-10 阅读:1043 次

河北灵寿:扶贫“微工厂”有序复工



72b23b4a-43fd-4ab9-a161-0ee3b4bdde06.jpg

2月28日,在灵寿县岔头镇杜家沟村一家扶贫“微工厂”车间内,工人在进行毛巾加工。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扶贫“微工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陆续组织复工复产,在保障市场需求的同时,确保脱贫人口获得稳定收入。



近年来,河北省灵寿县通过“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村舍闲置房屋,建立扶贫“微工厂”,加工简易纺织品。截至目前,灵寿县扶贫“微工厂”已发展到24家,辐射12个乡镇,使80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2月28日,在灵寿县岔头镇杜家沟村一家扶贫“微工厂”车间内,工人在进行毛巾加工。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扶贫“微工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陆续组织复工复产,在保障市场需求的同时,确保脱贫人口获得稳定收入。


0387d540-5dcc-4f6f-b5f5-beecc6870258.jpg

近年来,河北省灵寿县通过“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村舍闲置房屋,建立扶贫“微工厂”,加工简易纺织品。截至目前,灵寿县扶贫“微工厂”已发展到24家,辐射12个乡镇,使80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2月28日,在灵寿县岔头镇杜家沟村一家扶贫“微工厂”,工人在接受体温检测。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扶贫“微工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陆续组织复工复产,在保障市场需求的同时,确保脱贫人口获得稳定收入。



近年来,河北省灵寿县通过“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村舍闲置房屋,建立扶贫“微工厂”,加工简易纺织品。截至目前,灵寿县扶贫“微工厂”已发展到24家,辐射12个乡镇,使80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2月28日,在灵寿县陈庄镇一家扶贫“微工厂”车间内,工人在进行毛巾加工。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扶贫“微工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陆续组织复工复产,在保障市场需求的同时,确保脱贫人口获得稳定收入。



近年来,河北省灵寿县通过“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村舍闲置房屋,建立扶贫“微工厂”,加工简易纺织品。截至目前,灵寿县扶贫“微工厂”已发展到24家,辐射12个乡镇,使80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2020-02-27 阅读:1177 次

首届中国(高碑店)国际门窗节开幕

当日,首届中国(高碑店)国际门窗节暨中国国际门窗城开业庆典在河北高碑店市举行。1300余家国内外企业应邀参展。本届门窗节以“低碳、高端、节能、环保”为主题,全面展示国内外节能门窗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为期3天的展会还安排了包括中国节能门窗产业发展论坛、高碑店市外企招商推介会、2012年全国钢木门窗行业年会、TOP2012年门窗幕墙行业订货会等主题活动。

2019-12-15 阅读:914 次

扎什伦布寺文物拉开紫禁城600年庆生序幕

来源:北京青年报  |  2019年12月09日 03:37

原标题:第一次离开寺院 第一次走进故宫 扎什伦布寺文物拉开紫禁城600年庆生序幕

  2019年12月8日,“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午门举行,同时拉开了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动的序幕。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联合主办。该展览自12月1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至2020年2月29日。

  首次

  故宫举办历代“班禅”主题展览

  展览分为“从须弥福寿至紫禁城”“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六世班禅的遗珍”及“和善吉祥”四个主题。前三个主题为文物专展,展示了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及扎什伦布寺的珍贵文物280件,包括藏传佛教文物、历代班禅大师与中央政府贡赐往来精品等。其中故宫文物203件,扎寺文物77件。

  这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以历代班禅及宫廷佛教艺术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同时也是扎什伦布寺的文物第一次走出寺院,进入博物馆,面向公众,向世界展示历代班禅的事迹和扎什伦布寺的文化、艺术面貌及悠久的宗教传统。

  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代表性寺庙,也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汉藏以及喜马拉雅地区古代佛教艺术珍品,向世人展示着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灿烂过往和辉煌成就;“甲纳拉康”珍藏的历代皇帝册封班禅的金印金册、佛像敕文、皇家赠礼等文物,真实见证着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往来。

  缘起

  多元民族交流连接中原与西藏

  明清以来,随着中央王朝与西藏关系的日益密切,藏传佛教逐渐在清皇室得以传播与弘扬。故宫恢弘的建筑群中原状分布着中正殿、雨花阁、香云亭、慈宁宫大佛堂等数十处藏传佛教殿堂,留存着数以万计的佛教造像、唐卡法器等藏传佛教文物精品,这些文物既有来自清宫造办处的精良制作,还有蒙藏等地区敬献皇室的珍贵作品,是满蒙汉藏多元民族交流融合的结晶。

  扎什伦布寺与故宫,因相融相通的藏传佛教文化而相连,因相依相存的民族关系而相接,连接着中原文化与西藏文化,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血脉。“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引领我们走进历史深处,感悟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藏传佛教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生并进、交流融合的光辉历程。

  自明末至民国初年,历代班禅大师出则为国为民奔走,退则静修演法,著书立说。不计荣辱、不忘本色,为祖国的和平、繁荣、佛教事业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卓越贡献。此次展出的文物就是关于这段记忆最重要的见证,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也阐释了中华文化中关于吉祥、美好、福寿的文化内涵。

  创新

  系列文创产品打造“金鼠迎吉”

  本次展览第四个主题是“和善吉祥”文创展区,涵盖故宫博物院与扎什伦布寺文创品牌“扎什吉彩”共同打造的“当扎寺遇上故宫”系列产品,西藏文博单位推荐的优秀文创产品,以及一些优质的基于藏文化的设计师联名作品。

  其中“瑞兽系列”既有为推进西藏文创事业发展,由故宫博物院与建设银行携手扎寺文创共同推出的传统宫廷神兽,也有以藏传佛教神兽“吐宝鼠”为灵感,专为2020年生肖鼠年打造的“金鼠迎吉”特色产品。其中部分传统宫廷瑞兽系列已于展览先期在建设银行专属渠道面世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在全国文博展览及文创领域也属先例。“金鼠迎吉”系列则与展览同期面向广大消费者。

  在紫禁城即将迎来建成600年的时刻,故宫博物院提出以“平安故宫”为保障,以“学术故宫”为依托,以“数字故宫”为支撑,以“活力故宫”为根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翻开下一个600年的崭新篇章的新目标。此次展览将文创展区与文物展区并行,也是故宫博物院一次新的尝试。该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岩 供图/故宫博物院)

 

2019-12-08 阅读:995 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