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国庆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 同比增长7.81%

  光明日报北京10月7日电(记者鲁元珍)今年的国庆假期文化旅游市场消费活跃,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国庆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旅游市场充满了人文气息。国家博物馆延长多个展览的展期,海南省博物馆每日开放至21时,江西省博物馆首次开启夜游模式,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博物馆奇妙夜”,天津市文博场馆推出《我与祖国共成长》等100场文博展览。中央和地方文艺院团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北京各院团共上演134台521场演出,开展了群众文艺演出、主题展览、书画交流、图书推荐等各类文化活动977项,满足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调查表明,66.4%的游客假日期间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86.36%的游客参与了两项以上文化活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人们高涨的爱国热情中,红色旅游也迎来了高潮。调查表明,78.84%的游客参与了各种国庆活动。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杨家岭、西柏坡、古田会议旧址、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箭厂河等红色景区和革命旧址群游人如织,游客纷纷携家人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海南三亚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推出“壮丽70年,青春正当红”系列主题活动。山海关景区布置“我与国旗同框”的拍摄背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夜间点亮地标建筑,打出“我爱你中国”“祖国万岁”等字样表达爱国之情。

  自驾游、家庭游、夜间游、赏秋游成为今年国庆假日旅游市场新亮点。假日期间,“自驾游”关键词搜索热度上涨35%,甘肃、青海、新疆、贵州、皖南、川藏等地自驾路线登上热搜榜。调查表明,国庆期间30.57%的游客选择自驾出游,44.96%的游客长假期间参与夜间旅游活动。

2019-10-08 阅读:348 次

这是什么活动?现场解“毒”

  毒品,

  多少青春因你堕落沦丧。

  多少父母为你夜夜哀伤。

  毒品,

  多少生命因此无声凋亡。

  多少家庭从此失去希望。

  时值第32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

  对于一直战斗在戒毒工作第一线的河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来说

  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迎接这个重要时刻呢?

  今天,在河北省司法厅、河北省妇联、长城新媒体共同主办的《爱心传递 点亮心灯》禁毒宣传暨戒毒帮扶宣传活动现场,答案揭晓,开始解“毒”!

  省司法厅厅长贾文雅同志讲话。长城新媒体记者 李相伯 摄

  红润的脸庞,优雅的谈吐,干练的着装,自信的笑容……在河北,有这么一支由戒毒民警、戒毒人员、戒毒人员家属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女子禁毒公益宣讲队伍——“闪耀的桔灯”禁毒公益宣讲团。被称为河北毒品预防教育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的她们,今天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全省妇联系统禁毒宣传教育志愿讲师团,这标志着“闪耀的桔灯”成为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家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知心姐姐”戒毒帮扶志愿者颁发证书现场。长城新媒体记者 李相伯 摄

  河北省妇联权益部长韩红介绍,推进禁毒宣传教育进家庭是妇联一项重要职责,“闪耀的桔灯”担任志愿讲师团后,将借助其专业优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毒品危害,用鲜活的事例讲述戒毒故事,用多样的风格传播禁毒理念,有利于增强禁毒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活动现场。长城新媒体记者 李相伯 摄

  接下来,河北省妇联与省女子戒毒所将进一步深化合作,重点围绕依托省女子戒毒所共建省妇联普法教育基地、共同做大做强“闪耀的桔灯”禁毒宣传品牌、持续推进戒毒帮扶教育工作等携手发力,并明确建立完善定期沟通会晤机制、情况通报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难点问题研讨交流机制等四项工作机制。

  据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汪国斌介绍,全省目前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有5万多人,近20%为女性。汪国斌说,根据调查研究,女性戒毒人员具有成瘾程度深、认知能力差、自我防护意识弱等特点,约80%是因为受引诱而走上吸毒道路的。他表示,与省妇联合作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禁毒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妇女的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汪国斌。长城新媒体记者 李相伯 摄

  河北省司法厅厅长贾文雅在宣传仪式上讲话要求,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要落实好总书记“关口前移、预防为先”的重要指示,与社会各部门和新闻媒体加强全方位合作,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社会上营造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

  我们习惯了用数字标注日子

  或回顾、或纪念、或警示、或欢庆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它与人、与社会、与家庭、与生命密切交织

  长城新媒体助力  普法宣传引共鸣

  我们一起禁毒品、反毒品!

2019-10-07 阅读:374 次

河北省2018年度“法治三个十”评选结果揭晓

00302172781_14d25ef8.jpg

         长城网讯(记者 李相伯 张晨光)高瑞奎被授予河北省2018年度“特别致敬法治人物”,王正等被评为河北省2018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河北省广泛深入地推进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等入选河北省2018年度“十大法治事件”,中央批准《关于河北雄安新区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入选河北省2018年度“十大法治成果”

  “维护宪法权威,深化法治实践”。日前,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网信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发出《关于印发河北省2018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高瑞奎被授予河北省2018年度“特别致敬法治人物”,王正等10人被评为河北省2018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河北省广泛深入地推进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等入选河北省2018年度“十大法治事件”,中央批准《关于河北雄安新区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入选河北省2018年度“十大法治成果”。

  本届评选宣传活动为我省2014年开展法治典型评选宣传活动以来的第五届。本届活动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候选对象推荐工作开始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文化旅游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省直部门,省总工会、省妇联、省贸促会、省法学会、省红十字会等团体,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等高校,各市(包括定州、辛集市)党委政法委和司法局,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评选宣传活动办公室共收到推荐对象170个,其中法治人物(团体)62个、法治事件49个、法治成果59个。

  本次评选宣传活动公众投票平稳有序。2019年1月25日至29日,社会公众投票分别在河北法制网、“网信河北”微信公众号同时进行。省网信办和本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了投票过程的顺利进行。社会公众投票期间,河北法制网有效票数达到256458票,网页浏览量高达560多万人次;“网信河北”官微投票数达到278387票,页面访问量1083992次,同比上一年度增长117%。

  本次评选宣传活动,突出了法治因素、河北特色和宣传效果。评选宣传活动办公室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深化新时代法治河北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紧扣“维护宪法权威,深化法治实践”的主题,坚持在法治河北建设进程中有重大影响和对法治河北建设进程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两大视角”,坚持候选对象对法治进程贡献度、社会影响性和突出宣传点“三大标准”,同时兼顾法治建设各系统和领域的平衡,严格筛选、反复权衡,确保了评选结果的权威性和广泛代表性。

  2019年2月14日,评选宣传活动办公室组织召开了“法治三个十”评审会,承办单位全面汇报了前期组织开展情况,提供了网络投票排序、微信投票排序和候选对象事迹材料,专家组对三类候选对象逐一进行了点评和推介,与会评委对候选对象进行了逐一点评。评审会将人物、事件与成果进行综合评议、衔接平衡,投票产生了初步结果。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报经主办单位批准,最终确定了2018年度“法治三个十”结果.

  2018年度“法治三个十”评选结果涵盖了全省法治建设广泛领域、不同战线的重大典型,全面反映了全省法治建设的进程与成效。入选的法治人物分布于党委政法委(含原党委法治办)系统、推进地方立法相关领域、全省法院系统、全省检察系统、全省公安系统、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学术领域(专家学者)及法治宣传、法治创建和法律服务领域(律师、法律工作者),既有机关干部也有基层干警、社区工作人员,既有法学专家也有工会干部、律师等;法治事件涵盖了加强党的领导和深入推进依法执政重大事件、深入推进地方立法和立法监督重大事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重大事件、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和司法体制改革重大事件、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法治创建活动重大事件、有力推动法治河北建设进程典型案件;法治成果既有中央领导批示肯定的地方性法规等决策性成果、充分肯定司法体制改革成效的特定成果,也有法治建设机构机制建设、执法司法衔接机制建设成果,以及法治建设学术性成果。

  通知要求,“十大法治人物”及提名人员,在推进法治河北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各有关单位及其上级部门结合年度考核工作,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并落实相关待遇。“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成果”及提名事项、提名成果,反映了我省全面依法治省重大举措的出台情况、卓越成效,蕴涵着深入推进法治河北建设进程的巨大动力,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法治建设总体工作和相关专项工作,认真总结挖掘,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9-10-07 阅读:416 次

河北:“红利账单”让纳税人减税降费更有感

省税务局用信息技术支撑服务

“红利账单”让纳税人减税降费更有感

“通过‘红利账单’,我们随时都能查看到企业减税降费的受益情况,不用再去一个税种一个税种挨个计算,幸福指数满满!”石家庄新华区森楠办公家具经营部法人娇淑霞向笔者谈及税务部门推出的“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时,高兴地说。

为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帮助企业全面享受改革红利,省税务局近日推出了“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服务。“‘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是税务机关借助信息技术,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发的一个税款分析、计算平台,税费人申报后,系统就会根据申报数据自动计算出纳税人截至本次申报期已累计享受到的税费优惠,并把相关信息自动推送给税费人。”省税务局减税办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处副处长和建英介绍说。

“税务部门的精准辅导让我们切实享受到了国家的改革红利,但我们到底减了多少税费?减到哪里了?我们还不是很清楚明了。”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陈海妹表示。为解决此类问题,增强纳税人办税体验,“减税降费红利账单”专门提供了税费计算功能,能够按税(费)种单独显示减税降费数额,并且关联了相关减税降费政策,不仅能给企业计算出减了多少税费,而且还能列明是哪个税(费)降了多少,具体政策依据是什么。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陈海妹算了一笔账:“这个月我们企业增值税减少了47.53万元,土地使用税减少了14.41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减少了0.4万元,教育费附加减少了1.42万元,减税降费红利账单一目了然,就像贴身小秘书,能够让我随时查看减税数据,非常实用。”

为确保“减税降费红利账单”简单易用,税务部门在研发时也是下了一番心思。“为方便税费人使用‘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我们简化了用户注册手续,税费人只需关注‘河北税务服务号’,简单四步操作就能轻松享受‘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服务。”秦皇岛市税务局减税办副主任毛起盈介绍说。

据介绍,企业的法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只需关注“河北税务服务号”微信公众号,点击“减税降费红利账单”菜单,在登录页面填写手机号码和输入手机“验证码”后,就可以在“企业列表”中查看“减税降费红利账单”。需要注意的是,填写的手机号码必须是企业登记信息时留存的法人、财务负责人或办税人员的手机号码;如该号码有变动,请及时到主管税务机关变更税务登记信息,否则将无法使用“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服务。

2019-09-28 阅读:420 次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解读

来源: 司法部网站

 

   时间:2019年7月11日上午10:00
  地点:司法部新闻发布厅
  主题:《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解读
  嘉宾:李明征 司法部法治调研局局长 姜晶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巡视员
  主持人:李子顺 司法部办公厅副主任、法治宣传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

 

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司法部办公厅副主任、法治宣传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子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司法部新闻发言人李子顺,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代表司法部对各位记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昨天晚上新华社、央视央广都已播发了相关的消息,今天我们就《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和相关背景向大家进行深度的解读,为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司法部法治调研局局长李明征先生,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巡视员姜晶先生,请他们为大家解读《意见》,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首先我们请李明征局长介绍《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相关情况。

司法部法治调研局局长 李明征: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在司法部召开以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关注与支持。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作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司法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抓手,持续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以中国法律服务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近年来,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体布局,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昨天晚上我也观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也关注到了已经播发了消息,今天上午在学习强国也看到了新华社昨天已经授权发布了《意见》的全文,所以下面,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该《意见》的主要内容。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发挥,服务网络设施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这个目标是一个近期的目标,也就是到2022年。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这是中远期的目标,到那个时候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该《意见》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二是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积极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党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四是加大保障力度,推进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加强科技保障。

下一步,司法行政全系统将认真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也请广大媒体朋友们密切关注,大力宣传。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李子顺:

感谢李明征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在提问的时候通报一下自己所属的媒体。

新华社记者:

您好,我是新华社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公共法律服务实施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为什么制定这个《意见》,制定这个《意见》的总体思路是什么,谢谢。

李明征:

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主要考虑和总体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纳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统筹谋划、安排部署。第二个考虑是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既考虑到公共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的多项举措;又从不同领域的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出发,部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的改革任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个考虑是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着眼于新时代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实际,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统筹和保障力度,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和统一管理。第四个方面的考虑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政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同时也要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我简略的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主要是四个方面的考虑,其中关于社会参与,包括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都是公共法律服务的参与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谢谢新闻发言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关键是老百姓得会用、愿意用,我想问一下我们在未来推广使用方面有什么设想?谢谢。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巡视员 姜晶:

谢谢央广记者的提问。公共法律服务要让人民群众会用、愿意用,就要适应群众的习惯和要求,服务要形式多种多样,人民群众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我们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一种“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群众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是评价体系建设成效的根本指标。

一是坚持服务为本,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高品质的服务是最好的推广,服务的过程是赢得信任、赢得支持最有说服力的方式。我们要在继续扩大服务供给的同时,提高服务品质,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管用、好用、愿意用、习惯用,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推进服务扎根基层、贴近百姓。公共法律服务要渗透到人民群众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方便、快捷、无障碍。三是扩大宣传。广泛邀请各种媒体多宣传公共法律服务,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 法治宣传”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单位成本低的优势,积极搭建运用新媒体普法平台,持续扩大“微传播”,让人民群众了解、知晓公共法律服务,遇到纠纷或者烦心事儿,首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澎湃新闻记者:谢谢主持人。澎湃新闻记者提问。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一年,想请问一下对于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率是多少,未覆盖的主要原因有那些,还有哪些实际困难需要解决?谢谢。

谢谢澎湃新闻的记者。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对于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两办《意见》从3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公平的具体要求,包括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等。

司法部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等三大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村(居)法律顾问全面覆盖,12348热线电话覆盖城乡,大部分省区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中国法律服务网上线已经一年多,近期又新增了英文频道、农民工欠薪救助绿色通道、全国法律服务电子地图等三项新功能。对于寻求法律援助的欠薪农民工一律免于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努力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在不少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最主要的困难是法律服务资源短缺,主要还是人才不足,信息化设施设备缺乏,资金保障也有一定的困难。根据我们前期的调研,以甘肃省为例,全省律师、公证等专业法律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人均比较低,受全省一般性财政收入比较低的影响,财政自给率为25%,各级政府投入公共法律服务的资金保障有所欠缺,不足,资金缺口比较大,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两办《意见》的要求,商有关部门,通过大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全面推进三大平台一体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总量、质量和效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城乡无差别服务。

法制日报记者:

谢谢发言人,法制日报记者提问。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新的更高要求相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意见》是如何部署和解决的?谢谢。

李明征: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姜局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法律服务水平在城乡间、地域间、群体间的差异依然存在,而且越是在基层,法律服务资源越是相对匮乏。这些发展中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此,《意见》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目标要求,针对公共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重点从3个方面来部署推进:一是着眼于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平衡问题,提出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发展举措,就是解决城乡差异问题。主要措施包括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普法阵地、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统筹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基层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功能,加快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大力发展县域公证法律服务等。这是第一个方面的重要举措。二是着眼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提出要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解决刚才说的地区不平衡问题。关于东中西部的差异,刚才姜局长也讲到了,举了一些西部省份的例子。《意见》指出,要统筹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资金渠道,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并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予以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法律服务扶贫项目,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引进法律服务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的政策扶持。比如鼓励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到欠发达地区也就是西部地区去设分支机构等等,这类政策有很多,大家也可以看看《意见》的全文。三是以特殊群体为重点对象,提出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的举措。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引导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逐步完善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依法减免相关费用制度等。主要是这些举措,当然我讲的是主要的,大家如果要看的话《意见》全文可能还有更多的举措。

人民日报记者:

您好,人民日报记者提问。请问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如何,特别是针对农村特点的法律服务情况可否介绍一下?谢谢。

姜晶:

我来回答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面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窗口、平台。近一年以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总量更多、分布更广、更贴近群众。建成了省、地市、县、乡、村五级实体平台,在农村,村(居)法律顾问正在提供点对点、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获得中国法网终端、12348热线的支持。二是融合发展。不少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驻当地市政综合服务大厅,与其他市政服务集中办理,真正从人民群众角度实现了“一站式”办理,法律服务网、12348热线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三大平台通过工单有效流转,统筹协调、匹配资源,降低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服务。三是综合服务能力更强。不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按照“3加X”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司法鉴定、公证、仲裁等前端业务指引服务,综合能力更强,有的地方正在探索“一站式”、“套餐式”服务,为农民工进城打工、道路交通事故等,提供综合性的一揽子服务。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个别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基础设施建成了,功能还不完善,人民群众知晓度还不高,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我们正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光明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光明日报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一年来,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接待群众咨询分别有多少人次?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反映了什么问题?谢谢。

姜晶:

一年以来三大平台接待群众咨询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法网2018年5月上线以来,截至今年7月9日,也就是前天,累计访问1.96亿人次,注册社会公众600多万,在线办事70余万件,法律咨询500万人次,免费出具法律意见书75万余份,我们随机进行的用户满意度测评,为90.8%,这是中国法网的情况。全国12348热线今年上半年的咨询总量是244万件,随机满意度测评达到了96.8%,关于实体平台,刚才向大家介绍了,我们五级实体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在全国达到了4万多个,县级2917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工作站39300多个,今年还有新的增加,但是由于这些站点信息化建设没有覆盖到末梢,我们现在的统计还没有全面掌握数据。下一步我们正在推进三台融合的工作,到年底再向大家汇总提供实际平台的工作量和数据。咨询过程中排名靠前的还是劳动人事、婚姻关系、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房产纠纷、物业纠纷、交通事故,反映出人民群众在这方面存在较多的法律服务的需求,我们将以需求为导向,有重点的多配备这方面的法律服务资源,同时我们也会把包括法律咨询获得的法律服务大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也为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香港大公报记者:

香港大公报的记者,公共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建设是中国法律服务网的一项重要功能,案例库的最新进展介绍一下。谢谢。

姜晶:

公共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库建设是中国法律服务网的一项重要功能,人民群众遇到法律问题可以登录中国法律服务网,通过查询类似的典型案例,了解相关知识,为解决问题提供指引和参考。典型案例库是2018年5月正式发布上线,截至2019年7月10日,案例库入库案例总数为20970篇,访问量已突破191万人次,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媒体的较大关注。案例库的案例涵盖了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的各方面业务,共11个方面36类,访问量较多的案例类型有:社区矫正、戒毒、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监狱、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

贯彻落实两办《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案例库建设,建立典型案例发布机制工作任务和要求,下一步将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筹备精选案例的推荐和发布工作。在已入库案例中择优推荐精选典型案例,发布在司法部微信公众号和相关媒体,目前已开始精选典型案例的推荐工作和相关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二是加强对案例的研究和交流工作。与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合作,提升案例研究交流意识,提高案例应用能力,以案促学、以学促案。三是拟新增加仲裁案例和政府法治行政复议案例。目前相关业务部门正在进行案例类型和格式等方面的设计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工作。四是拟开启案例评论互动工作。近期在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案例评论互动功能。我们将逐步增加年入库案例数量,扩大案例库覆盖领域,计划每年入库8000篇左右的案例,最终形成法治案例云数据。谢谢。

李子顺: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李明征局长,感谢姜晶巡视员,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支持,我们为大家专门准备了三篇专家解读的文章,大家都可以参考报道,也希望在今后的报道中继续关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谢谢大家。再见。

 

2019-09-25 阅读:408 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