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 2019年11月03日 05:49
11月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网民网购、打游戏、看直播被泄露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或担刑责;商标法、专利审查新规施行;禁止祭祀用品使用人民币图样;北京实施“史上最严的外地车限行政策”……各种新变化将影响你我生活。(制图 高岳)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开启法治中国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纪实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罗沙、白阳、丁小溪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法治,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现代社会治理的智慧结晶。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
2014年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大幕拉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全面展现在世人眼前。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入系统协同推进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法治建设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胜路小学举办的校园模拟法庭现场,石家庄市桥西区检察院检察官为学生们讲解庭审程序(2017年12月4日摄)。新华社发(章朔 摄)
奉法者强则国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法治中国建设正确航向,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2019年2月25日,北京,春意渐近。
中南海怀仁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正在这里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
“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
“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
……
明确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需求,谋划新时代法治建设规划,部署法治建设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字字千钧,蕴含着对依法治国的深邃洞察和深入思考,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谋篇布局、擘画蓝图。
大江东去,百转千回终入海。历史早已明示,法治昌明方能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只会国乱民怨。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困难险阻,面对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
这是一个伟大政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坚定探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明辨大势,掌舵法治中国航船劈波斩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成为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设立此类机构;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对治国理政的驾驭更加成熟稳健,开辟出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定方向、定规划、定举措、抓落实;主持召开2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2次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为政法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出席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为平安中国建设指明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大议程中,对法治的重视和推进一以贯之。
“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高度概括的“十个坚持”,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铸就建设法治中国的鲜明航标。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法治中国建设才有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论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才能在时代大潮中锚定航向、把握主动。
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高光时刻——
2018年3月17日上午,见证过无数次历史性时刻的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75字的铮铮誓言,凝聚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庄严承诺,是许党许国、爱民为民的殷殷深情。大国领袖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让全面依法治国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在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宪法有关问题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强宪法实施的根本理论指引,坚持依宪执政,推动宪法贯彻实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文件,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快制定法治国家建设规划……党中央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确保法治中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要管宏观、抓大事,也要破解当下突出问题,还要谋划长远工作。1年多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扎实起步,有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法治建设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明确全面依法治国221项任务,建立健全督办机制;
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法治保障专题调研,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海南法治建设 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
部署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
各地依法治省(区、市)委员会全部完成组建,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新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说,“党的领导”和“全面依法治国”不是历史的偶遇,而是实践必然性、时代现实性和法理正当性的逻辑连接,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不能放弃、不能动摇。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使命担当——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细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一条鲜明的红线贯穿全篇——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纵观世界法治发展史,一个国家和地区法治道路的选择,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国家和地区法治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来源于丰富生动的中国实践,决定了法治中国的壮阔前景。
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入脑入心……既汲取传统精华又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需要又蕴含民族精神符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中国建设,释放出日益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
制定监察法,确保监察体制改革在法治轨道蹄疾步稳;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破题开局,司法体制改革向党委政法委、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领域全方位、各环节稳步拓展;2018年印发中央党内法规74部,不断扎紧依规治党的制度笼子;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法治保障;发布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犯罪工作条例》,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始终由法治引领、靠法治保障。
市民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有关手续(2016年3月4日摄)。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全国率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的地区,2015年5月发出全国首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治国安邦靠准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2019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有关决定,对九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
不到1个月时间,7月27日,54岁的徐某东走出广东清远监狱大门,和妻子在夕阳下紧紧相拥。“感谢党和国家,我相信他回归家庭后会更加珍惜生活,也将竭力为社会做贡献。”徐某东的妻子难掩激动。
这次特赦,是2018年修宪之后,直接以宪法为依据的一次重大宪法实践活动,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续中华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优良传统,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
“徒法不能以自行。”宪法法律的实施,源于执政党对法治责任的担当。
市民在甘肃省玉门市民中心服务大厅窗口办理业务(2018年8月17日摄)。2017年以来,甘肃省玉门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将当地各部门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市民中心服务大厅集中,在网络上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牢牢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在法治轨道上坚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提升——由静态的制度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动态体系转变,虽是法“律”到法“治”的一字之变,却体现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要求,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跃升。
夯实法治建设根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2018年3月11日,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载入宪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制定国歌法,与已施行的国旗法、国徽法一道,构成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象征与标志重要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5年接受报送备案规范性文件4778件……在党中央领导下,实施宪法制度、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突出位置,取得重要进展。
4月25日,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值班法官吴尚伟(左二)在调解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个人所得税怎么收,直接影响百姓“钱袋子”。2018年8月,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完成,给千家万户送来重大减税利好,被视为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迈出的坚实一步。
法随时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立法就跟进到哪里。
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颁布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填补相关领域法律空白;出台外商投资法,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预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相继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国家税务总局泉州市税务局丰泽街办税服务厅的工作人员在新办企业服务窗口为纳税人办理业务(2018年9月13日摄)。国地税合并后,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在全省推行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立法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婚姻、住房、隐私、合同……从制定民法总则到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民法典时代”正朝我们走来;
贯彻食品药品领域“四个最严要求”,对疫苗管理进行专门立法,解决疫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解决“心肺之痛”,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修改立法法,明确立法权力边界,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立法体系日渐形成;
……
立良法,更要谋善治。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凝聚法治中国力量,全方位深层次政法领域改革新格局不断拓展——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司法能力和公信力,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体制性问题逐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鲜明勾勒出司法体制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都没有做成,足见沉疴之重、改革之难。这是历史性突破和成就,改的是体制机制,破的是利益藩篱,触动的是灵魂深处。只有下最大的决心敢于动真碰硬,才能守护好公平正义。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扭住司法责任制“牛鼻子”,12万多名法官、9万多名检察官遴选入额,优质司法资源充实办案一线。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签署的裁判文书达98%以上,入额办案、办案担责、有责追究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正在形成。
“执行难”,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2016年,人民法院系统打响“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2019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郑重宣告:“‘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2019年7月1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虽未有穷期,但步履踏实坚定。
检察机关机构改革强力推进,更好保障公平正义。2019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重新设立的十大检察厅亮相,内设机构迎来“重塑性”变革,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职能并行的法律监督总体布局形成。
……
大刀阔斧,刀刃向内。直面人民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盲点”,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
废止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更好维护公共利益、居住证改革让两亿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扎根”、筑起防范权力干预司法的“防火墙”“高压线”、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牢防范冤错案件的底线……回首过往,改革举措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破除藩篱的大潮。
在广西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榕水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村民在办理相关事项(2013年6月6日摄)。广西2013年加快构建“一服务两公开”体系(即: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如今,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高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迈进。
用法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这一重要论断。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法庭,随着审判长孙华璞敲响法槌,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迎来了期待多年的无罪判决。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为充分发挥司法在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方面的职能作用,增设互联网法院。
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对采取强制措施更加严格规范……依靠法治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以法治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
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满足依法治国迫切需要;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均已向社会公布,实现政府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国务院部门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超过600项;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督促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
2019-10-23 阅读:407 次
韩正在山西调研时强调
紧紧抓住机遇 勇于改革创新
奋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新华社太原10月23日电(记者 赵超)10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山西省调研。他强调,山西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要求,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10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山西省调研。这是10月21日,韩正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考察。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韩正前往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等情况,询问产品在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查看高端不锈钢、碳纤维产品,体验在氢燃料电池、柔性显示屏等方面应用的不锈钢箔材“手撕钢”,走进轧机操作室看望慰问企业职工。韩正表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引领是关键,要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坚持质量第一,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标志性工程中的应用力度。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厂。韩正来到这里,考察矿山挖掘机、高铁轮对等先进机械研发生产情况。韩正强调,重型机械是国之重器,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要加快产品智能化步伐,提高生产线和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率,实现精密零部件加工的技术突破,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韩正走进生产车间,勉励一线工人抓住转型升级机遇,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10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山西省调研。这是10月21日,韩正来到山西省政务服务中心,考察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韩正来到山西省政务服务中心,考察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着重了解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同正在办事的企业工作人员、高校毕业生进行交流。韩正强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升改革的标准化、法治化水平,实现政府工作流程再造,大力推广告知承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感受作为评价标准,将这场改革进行到底。
韩正参观了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举办的2019能源革命展。展览集中展示了国内外能源转型发展趋势、领先技术和转型成果。韩正指出,山西要立足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施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更好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韩正还来到汾河公园三期工程,了解太原市城市规划,实地考察汾河生态治理情况。韩正指出,要加大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改造力度,强化水系周边城市设计,形成整体风貌,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绿色空间。
【环球网报道记者王博雅琪】多家外媒21日曝光了一段美军从叙利亚撤离并前往伊拉克的视频,内容为:库尔德人所控制的城市民众拿土豆砸美军军车。
英国《每日邮报》21日报道说,一段视频显示,当载着美军的装甲车驶过叙利亚东北部的卡米什利市时,当地居民一边用英语高喊“不要美国”、“美国骗子”,一边把手里的土豆扔向驶过的车辆。
此外,《每日邮报》还说,其中有辆车甚至在人行道上倒车,试图躲避人群。
美国驻叙利亚军队目前正在不断撤离。美国《国会山报》援引路透社21日的报道说,当天稍早时候,有人看到100多辆汽车正从叙利亚东北部进入伊拉克。报道还说,路透社的视频显示,这些装甲车载着美国士兵开向伊拉克北部杜胡克省。不久前,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20日曾透露,从叙北部撤出的美军将被重新部署到伊拉克,以防止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卷土重来。
本月早些时候,白宫宣布从叙利亚撤军,并表示美国对土耳其即将进入叙北部展开的军事行动“不支持、不参与”,美军会撤出相关区域。土耳其武装部队随即在土叙边境对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等武装发动军事行动。尽管特朗普随后一再强调“不会抛弃库尔德人”,美国政界还是传出特朗普为土耳其打击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开绿灯”的声音。
而库尔德人也对特朗普的撤军决定愤懑不已。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日独家公布了一份美国政府内部文件,根据文件记录,叙利亚库尔德军事领导人马兹卢姆·科巴尼·阿卜迪在10日的一次会议上批评美国称“你们抛弃了我们,让我们被屠杀”,“这是不道德的。”
在批评声中,美国副总统彭斯17日赴土耳其与埃尔多安会晤,双方就土耳其军队在叙北部暂时停火和建立“安全区”问题达成协议。彭斯在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土耳其在叙北部的军事行动将暂停120小时,土方将在叙北部沿土叙边界建立纵深约32公里的“安全区”。
目前仍在停火期限内,叙库尔德武装已开始从这一“安全区”范围撤离。不过据《每日邮报》21日报道,埃尔多安当天继续警告,在为期五天的停火协议到期后,如果库尔德武装仍未离开叙利亚的“安全区”,土耳其将于22日恢复对他们的军事打击。此前埃尔多安也曾警告,如果库尔德武装不撤,土耳其将“打爆他们的头”。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2日电 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21日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并从非法放贷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非法放贷数量及造成的危害等几个方面,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标准。
为保护正常的民间资金融通,精准惩治非法放贷犯罪活动,《意见》将打击目标锁定社会危害性最为突出的非法高利放贷,并指出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意见》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另外,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2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放贷数额累计1000万元以上;个人违法所得数额累计80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累计400万元以上;个人非法放贷对象累计50人以上,单位非法放贷对象累计150人以上;造成借款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属于“情节严重”。
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包括: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10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放贷数额累计5000万元以上;个人违法所得数额累计400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累计2000万元以上;个人非法放贷对象累计250人以上,单位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750人以上;造成多名借款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特别严重后果的。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同时规定,非法放贷数额应当以实际出借给借款人的本金金额认定。非法放贷行为人以介绍费、咨询费、管理费、逾期利息、违约金等名义和以从本金中预先扣除等方式收取利息的,相关数额在计算实际年利率时均应计入。
另外,《意见》提出,为从事非法放贷活动,实施擅自设立金融机构、套取金融机构资金高利转贷、骗取贷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择一重罪处罚。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纠集、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意见》自2019年10月21日起施行。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认为,该政策意见主要打击对象是从事超利贷、套路贷、超短期现金贷(如714高炮)等借款利率超过36%的违规平台,或者暴力催收造成借款人死亡的平台,会从严、从重定罪处理,从而会加速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清理整顿。
山东隆湶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雷表示,非法放贷资金量大,涉及人员多,借贷平台和公司倒闭容易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非法放贷和催收是黑恶势力收入的重要来源,要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防止其死灰复燃,打击非法放贷是重中之重。
王诗强分析,未来一段时间,从事贷后催收或者不良资产处置的公司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暴力催收问题会有所下降,一批不合规消费金融平台也会因此而退出。(中新经纬APP)